以下文章由“阿特拉斯科普柯壓縮機技術部”微信公眾號整理發布!
1980 年代初,阿特拉斯·科普柯針對中國市場實施了新戰略——“在中國的可持續存在”。通過許可制造并與當地合資工廠,阿特拉斯·科普柯與中國建立了牢固的長期關系。
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
阿特拉斯·科普柯的產品早在 1920 年代就開始向中國交付,但在 1970 年代,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開始出現新的契機。1971 年,阿特拉斯·科普柯與中國企業家 Thomas Kung 取得了聯系,后者幫助公司在香港和臺灣建立了經銷商網絡。
十年后,Thomas Kung開始專門為阿特拉斯·科普柯工作,并成為該公司在香港的總經理。1980 年代初,中國向外國投資開放,1983 年,阿特拉斯·科普柯為中國實施了一項新戰略——“在中國的可持續存在”。市場責任權從斯德哥爾摩轉移到香港,并新成立了阿特拉斯·科普柯香港有限公司。
許可協議簽署
同年,阿特拉斯·科普柯與一家壓縮機工廠簽署了第一份許可協議。隨后簽訂了幾項許可協議,包括制造鉆井設備。這是不尋常的,因為授予許可證不是阿特拉斯·科普柯通常做的事情。阿特拉斯·科普柯未來在中國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在于該公司不僅銷售產品,還為設備提供服務。
阿特拉斯·科普柯在 1994 年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,與當地各方一起建立了多家工廠。第一家工廠于5月投入使用,用于生產鉆機。年底前,阿特拉斯·科普柯又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 – 生產中型和大型無油壓縮機以及鉆頭。
工具市場增長
除了鉆井設備和壓縮機市場外,中國工具市場在1990年代也有所增長。1994 年底,阿特拉斯·科普柯與新加坡/香港的合作伙伴 CLLS 一起成立了中國市場銷售公司 Elektrowerkzeuge GmbH。該公司名為ACCT。在1995年之前的七年時間里,中國從世界第17大電動工具市場發展到第五大市場,高于英國等國家。在接下來的幾年里,阿特拉斯·科普柯與當地合作伙伴一起開設了更多的工廠。到 1990 年代末,阿特拉斯·科普柯在中國的所有業務領域都成立了合資企業。許多項目涉及基礎設施,如發電廠項目,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長江三峽大壩項目。紡織、石油和食品工業也是增長強勁的領域。多年來,阿特拉斯·科普柯已經從合資公司收購了合作伙伴。